本站首页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工作动态>>正文

常明昌教授扶贫事迹入选科技部“科技扶贫100个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23日 17:12    作者:    来源:    点击率:

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常明昌教授《把小蘑菇做成科技扶贫大产业》的科技扶贫先进事迹入选科技部汇编出版的《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科技扶贫100个典型案例》,是全省高校唯一入选者。

常明昌教授34年致力于食用菌教学、科研和成果转化,不仅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而且在全省40多个县(市、区)进行了科技扶贫和科技成果转化,帮助地方创造社会经济效益达36亿多元。基于他在科技扶贫工作中作出的突出贡献,先后被授予中国科技扶贫十五年杰出贡献者”“国家科技部振华、王义锡科技扶贫奖”“九三学社全国科教服务、扶贫支边先进个人“山西省脱贫攻坚创新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小蘑菇新农村行动突出贡献者“全国食用菌行业科技扶贫带头人”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十大科技传播标兵等荣誉称号。1999年至2000年,他到国家级贫困县安泽县蹲点扶贫,先后100多次去安泽,行程6万多公里,累计工作9个多月,手把手地教农民陆续建成30个大型食用菌生产基地,两年为全县新增产值4000多万元。2010年以来,国家级贫困县广灵县县委县政府聘请他担任食用菌产业技术总顾问,他指导北野食用菌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反季节生产香菇、山西凯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黑木耳……,通过几年的发展,广灵县已成为“中国食用菌优秀主产基地县”,发展日光温室大棚3000多栋,露地黑木耳3000多亩,菌袋年生产能力8000万袋,认证有机产品4个、绿色产品2个、无公害产品2个,食用菌年总产量达2万吨,带动农户5000余户,户均年增收近万元。

特别是2005年以来,他带领团队先后攻克了金针菇、杏鲍菇、北虫草、银耳、海鲜菇、绣球菌和双孢菇的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2个食用菌新品种通过省级认定、7项科研成果通过省级鉴定,16项地方标准已经发布,并在全省进行了示范推广。成功的的示范效应吸引了一批原来从事煤、焦、铁、地产行业的企业投资现代化食用菌生产,从而带动了山西食用菌产业的大发展。他不仅帮助这些原来从事煤、焦、铁、地产行业的企业顺利实现了产业转型,而且率团队先后指导31家企业建立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其中年产值过亿的有6家,上市企业1家。2010年他作为首席专家建立了山西省现代农业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引领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全省食用菌产业由2009年的总产量9万吨、产值5亿元发展到2017年的总产量33万吨、产值突破26亿元,特别是食用菌工厂化水平走到全国前列。

据悉,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党中央脱贫攻坚的重大决策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精准扶贫与创新驱动发展紧密结合,充分调动全社会科技力量和科技资源投身脱贫攻坚战,形成科技扶贫精准脱贫的磅礴力量,依靠科技创新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科技部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推荐的一大批科技扶贫先进典型中择优选取了100个典型案例,汇编出版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科技扶贫100个典型案例》。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时任科技部部长万钢为本书所作的序中指出:“这些案例具有‘成果转化实、带动面广、精准性好、造血功能强’等鲜明特点,体现出科技扶贫的精准性、可持续性和有效性,对于深入开展科技扶贫精准脱贫将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科技处董海龙)